浩浩蕩蕩的“奶基底革命”已接近尾聲。在這一場歷時3年(以輕乳茶風靡開始計算)的運動中,奶基底完成了從氫化植物油到非氫化植物油,從植物乳脂到動物乳脂的多重變革。
另一頭,水果原料達成了冷凍果汁、UHT大量普及。新晉的HPP果汁生產線,國內預計將在2026年完成近100條的規模。
新茶飲兩大原料的變革,均圍繞著健康、自然這一主線而發力,所帶來的變化,則是茶香的高揚、茶感的突出。不同維度的細微變化,共同為新茶飲的一場大變革打下基礎。
即,茶底革命!
01 ■ 茶底革命不僅是指用好茶,更是一次茶產業價值鏈的重塑
11月15日,江蘇昆山。
隨著速品食品“茶產業研創中心”大樓的投入使用,這個經歷了貿易、生產、資源整合、全案服務平臺等各個職能階段,有著18年歷時之久的茶飲老牌服務企業,也公布了自己新的使命——世界級創新茶葉產業鏈的打造。
這一產業鏈的打造,有一個顯著標志,茶的產地溯源。
今年年初,多個頭部茶飲連鎖品牌推出龍井新品。相比往年注重宣傳茶葉生產使用非遺技藝,這一次的集體推新則將重點放在了“地理標識”的明確性之上,強調了茶葉的出身均來自核心產區。速品正是推動該項工作順利落地的單位之一。
表面看,這一變化彰顯的是茶葉的正宗,深層次推導則是品質、穩定性的保證。這與速品5.0戰略中,建立獲得全球市場信任的品控體系的目標息息相關。
原葉茶開始于新茶飲普及的時間以2016年為起點,在此之前CTC紅茶、茶包為主力應用類型。
但起初原葉茶的使用,更多傾向于焙火烏龍、茉莉花這類具有著厚重茶感或明顯香氣的茶葉類型,其根源在于當時行業所普遍使用的乳品原料其油脂與蛋白質香氣,容易掩蓋龍井、碧螺春、大紅袍等茶葉的獨有特征性。
這一現象,隨著以茉莉花茶、桂花烏龍為代表的輕乳茶,要求不壓茶香,修飾茶感的品類特征而推動產生的“奶基底”逐漸告一段落。相較過去,今天無論是大紅袍、鐵觀音,還是龍井、碧螺春、毛尖,甚至白茶等品類,均能夠找到所適應的“奶基底”解決方案,去突顯其特征,這也就為傳統茶融入至新茶飲應用創造了先決條件。
當技術層面的問題解決后,新茶飲所需要的則是如何讓這些我們平時口中的“名優茶”能夠獲得品質穩定、性價比高且產能充足的供應鏈。
雖只是幾個簡單的市場需求,但卻改變著供需雙方的關系
02 ■以研定產,以銷定量,茶產業的供需關系變了
速品投入使用的研創中心,其功能性有別于茶飲應用研發吧臺,并非簡單的茶葉品類展示與體驗。
在該大樓中,有一個“茶葉基因庫”格外耀眼,這也是該企業從2017年轉型生產企業開始,根據各個茶產區不同茶葉品種、加工工藝、外在表現等因素建立起的茶葉數據庫。如此海量的樣本匯聚,旨在為茶飲創新打造強大“軍火庫”。
不過,我們需要注意一個問題。這些基因庫中的茶葉并非成品原料,需要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以及改版。這種定制不是簡單的理化指標調控,而要從源頭開始。
茶葉的風味與口感,與海拔、氣候、日照、土壤、制作工藝等因素緊密相連。目前,速品食品合作的茶園共計200萬畝,其中綠色茶園81萬畝,有機茶園32萬畝,古樹茶園12萬畝,年產能達到50萬畝。
當客戶選中樣本后,速品需在合作茶園中根據顧客所需的用量,選擇茶園對來年的產量進行預估,安排工廠進行生產排期,甚至對生產工藝進行改良,配合客戶完成新品推廣及銷售。
這一定制模式,也決定了速品食品在與客戶的合作中,從新品設計就已開始,將參與至整個推新過程。更為具象的來說,曾經的供應鏈企業扮演的是“技術員”角色,而今天則擔當著“產品經理”的職責。
此話怎講?
速品食品豐富的茶葉與新零售產品
在速品開始了5.0戰略知行前,已完成了“1+3+N”的聯合研發模式構建,即:1個以技術參數、品控關鍵點、底層技術儲備的研發中心;茶葉、固體飲料、咖啡,3個研發實驗室;N個上游供應商,開放合作、協同研發。
研創中心研發人員由高知人才組成,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56%,本科及以學歷人才占比超過80%。其中核心茶葉研發實驗室,根據不同茶品類成立專家組,制茶大師從業經歷30年+,核心骨干人員從業經歷15年+,從茶葉源頭到技術創新,從應用創意到市場提案,以茶底為標的,全方位創造茶產品的“設計稿”,為客戶提供具有高落地性的參考模板。
簡單而言,客戶只需選擇模板進行簡單修改,即可高效推新,將更多精力投入至品牌建設以及市場規劃之中。
此時,供應鏈已從簡單的“買賣關系”真正過渡至“合作共創伙伴”的階段。
該合作模式的出現,其深遠意義遠不止于此。
03 ■茶底革命是一次 , 新茶飲與傳統茶的接棒儀式
奶茶、果茶的出現,讓更多人樂于接受茶。輕乳茶的出現則進一步讓人們感受到茶香、茶感的魅力。
在此基礎上,如何讓消費者找尋到自己所喜愛的茶,將從“茶底革命”開始。
我們從速品的“茶葉基因庫”中可以發現,僅僅是“觀音”系茶,就可分出多個品類,每個品類根據不同香型濃度又可再劃分分級。
管中窺豹,僅這一分類,于B端而言,可根據其戰略規劃選擇更適合的茶底進行產品研發。于C端而言,則有助于對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。
這種關系就像,美式咖啡與精品咖啡的關系,根據咖啡豆/茶葉的品類,讓消費者對其價值有所認同與清晰的判斷。
如果說原葉茶完成了新舊茶飲的交接,那么新一輪的“茶底革命”,則很可能是一次新茶飲與傳統茶的接棒。
11月15日,速品研創大樓的揭牌儀式中,同期舉辦了武林斗茶大會,來自四川、福建、云南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等全國主要茶產區的選手攜帶其核心技藝的茶葉比拼。
據速品食品相關負責人表示,其中優勝作品將被列入至“茶葉基因庫”中,成為新茶飲應用的候選。
而在速品的新品品鑒環節中,則展示了來自國內福建、云南、江蘇、浙江、臺灣、廣西共計10大山頭,包括茉莉、龍井、碧螺春、鐵觀音、大紅袍、高山烏龍、普洱、福鼎白茶、滇紅、正山小種在內的“產區茶”,并根據其特征性制作為純茶、奶茶、果茶,進一步展示其與新茶飲產品的融合性。
強調“產區”與“山頭”,根據速品食品5.0戰略的宣發中我們可以看到,其意義在于實現從B端到C端客戶的消費知情權,讓每一片茶葉的“身份”得以被認可,讓消費者喝到的每一杯好茶都能有跡可循。
更為直白的說,當茶有了地理標識的認證,將起到“去偽存真”的效果,讓消費者真正能夠喝到好茶,喝懂好茶。
當這些優質的茶葉經過新茶飲的調味被大眾所接觸,從而產生興趣對純茶進行探索時,就產生了一次新茶飲與傳統茶的千年傳承。
茶葉溯源的文化意義,也就在此全面展現。
最后,我們分享在速品研創大樓中發現的兩款“新品”。一款為康普茶,一款是以不同名優茶萃取的瓶裝純茶。
前者注重功能,后者重視應用場景,兩者都是以優質茶底進行的“二次創作”,旨在讓茶拓展出更為多元的消費感知。
在此,我們不得不舉一個案例,即東方樹葉。從2011年問世開始計算,東方樹葉從前期滯銷到2021年銷售額突破10億瓶,再到2024年銷售額突破167億元,拋開包裝、渠道/營銷推廣外,其符合健康趨勢,讓“好茶味”真正展現更是其銷售神話的核心。
今天,速品食品從茶葉溯源、搶占十大山頭、功能性茶飲與名優茶純茶開發等一系列動作,我們不難看出其“守正創新”的意圖。而開放性合作的態度,則能看出其與新茶飲連鎖重塑其價值的決心。
我們常說,天下任何生意都可以重做一次。當茶從源頭出發,歷經技術變革,結合消費趨勢,又何愁“同質化”所帶來的內卷。
百花齊放,千茶齊開的茶飲時代,即將到來!
SIAL 西雅展(上海)將于2026年5月18-20日,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,作為覆蓋全品類的食飲交易展,展會設立了18大主題專區,吸引75個國家和地區的5,000+展商參展。125個國家和地區的180,000專業人士觀展。 2026規格再升級,萬億商機等您搶占!黃金展位數量有限,展位火爆預定中!
內容來源:中國飲品快報


